栽种春天 守护未来

烹饪2431班展冰雁同学参加学院第四周国旗下演讲

文章来源:智慧服务学院发布时间:2025-03-17浏览次数:1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栽种春天守护未来》。
当三月的第一缕春风掠过校园的梧桐树梢,当晨读声惊醒了沉睡的绿芽,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植树节的节点上。这个节日不仅是与春天的一场约定,更是人类写给地球的绿色情书。两千年前的《礼记》记载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古人用朴素的智慧告诉我们:栽种树木就是培植希望。这个从1915年《清明植树暂行办法》延续至今的绿色约定,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两千年前,《管子》有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古人将植树与治国安邦相提并论;今日,《中国退耕还林条例》让4.8亿亩荒山重披绿装,这是中华文明对天人合一的当代诠释。


  同学们,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当我们的祖先在黄土高原种下第一棵柏树,当左宗棠在河西走廊植下三千里杨柳,当塞罕坝三代人用青春把荒漠变成林海,那些深埋土壤的根系,何尝不是文明传承的血脉?
同学们,请触摸这片土地的绿色脉搏:在陕西榆林,曾经黄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即将从中国版图消失,这是几代人用30亿棵树木写下的生态史诗;在非洲撒哈拉,绿色长城计划正用8000公里树林阻挡荒漠化,全球每新增3棵树就有1棵扎根中国。当我们凝视教室窗外的香樟树,那沙沙作响的叶片里,藏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密码。数据显示,一棵50年树龄的树木可产生价值31.5万美元的氧气,而全球每分钟却有27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在消失——我们捧起的每一抔土,浇灌的每一株苗,都在重塑这颗星球的呼吸节律。我们种下的每一棵树,都是对抗气候变化的战士,都是留给子孙的呼吸通道。

  有人问: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什么?让我们看看这些奇迹:云南农民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22年种下5.6万亩森林;日本作家宫胁昭用潜在植被理论,让世界各地长出800万棵原生树苗。正如诗人艾青所说:树是种在纸上的,但春天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当我们把树苗交给土地,就是在续写生命的诗行。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我倡议大家:从栽种一棵树苗开始,从节约一张纸做起,从垃圾分类的小事践行。当我们看到教室里的绿萝舒展新叶,当我们在校园认养的树苗绽出嫩芽,这些跳动的绿色,终将连成改变世界的能量。
  最后,我想用孟子的一句话话与大家共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让我们以敬畏之心播种,用青春热血灌溉,让每双手都成为传递绿色的接力棒,让每颗心都跳动成守护地球的脉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