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汲取信仰力量

——智能汽车学院井冈山研学感悟

文章来源:智能汽车学院发布时间:2024-10-09浏览次数:26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论述精神,2024年10月4日至7日,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在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举行。本次研学聚焦政治引领,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切实提高高职青年学子的政治站位,引导青年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挺膺担当新时代。智能汽车学院学生代表余思凤、缪颖和韩梦伟三位同学有幸参与了本次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一、走进井冈山,追寻红色足迹

四天的井冈山研学,短暂丰富、生动感人,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角楼、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等现场教学,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

不畏生死,我心依旧。在研学过程中,我听到了无数个中国共产党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故事,他们的伟大建党精神时时震撼着我。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同志,一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奇女子,为掩护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首长,负伤被俘,敌人逼其同朱德脱离关系,自首投降,她威武不屈,怒斥敌人:“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太阳西边出、赣江水倒流!”铮铮话语,气壮山河,年仅23岁被惨杀于赣州。小井村301医院旧址,后面静静地埋葬着一大一小两座墓碑。130多名无名烈士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保证部队的顺利转移,倒在了敌人的机枪下。中共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在不幸被捕后,不为高官厚禄所惑,不为酷刑所惧,用脚趾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6个大字,最后壮烈牺牲,这些只是无数先烈们的缩影。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革命信仰,为了人民的幸福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平安幸福的生活。

艰苦奋斗、大爱无私。这次学习参观了革命先烈们在井冈山的工作生活环境,了解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每到一处,时有触动。革命先烈们一次次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一次次粉碎敌军的军事围剿,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他们——从领袖到士兵,从军长到伙夫,“官兵薪饷穿吃一样”,靠着红米饭、南瓜汤度过了那个艰苦的岁月。不仅如此,他们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克服了一个个难关,没有被子衣服,他们白手起家办起被服厂;没有钱币,他们不辞辛劳建起造币厂;没有武器,他们自力更生办起军械处等等。

在小井红军医院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曾志同志的大爱无私,为了革命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为了革命与骨肉分离,始终坚持在革命斗争第一线。哪怕是全国解放后找到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因为自身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利用权力来改变这个孩子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是在为他人着想,不给亲人朋友添麻烦,将有用器官捐献,不通知亲朋好友,将骨灰洒在井冈山的土地上,省吃俭用的钱全部捐献给国家的福利事业。作为一名女红军战士、一名母亲、一名国家高级干部多重角色的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让我的心灵多次受到震撼,曾志同志的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永远值得我们每位党员学习。

二、悟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不畏艰难,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抒写了中国革命的传奇,见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以少胜多,成功击退敌人,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展现了革命力量的顽强和不可战胜。井冈山革命旧址群,见证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革命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八角楼中毛泽东曾写下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这些地方和事件都充分体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强大并最终夺取革命的胜利,解放全中国,不仅仅是有理想,而是有着非常坚定而又伟大理想信念,在困境中不畏艰难,在艰难时不退缩,在胜利后不忘本,坚信自己的信仰,一直不忘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走近井冈山革命烈士们曾经生活过的营房,体验一遍朱德曾经挑梁上山的小道,小井红军医院席地的病床,我们能真实得感受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但是无法想象先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无形力量在支撑他们。我想这种力量就是信念,是信念支撑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为战争矢志不渝,是信念在激励着这些革命先烈献身于惨烈悲壮的战争,这就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所凝炼、所铸造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现如今,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然成为过去,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一代的青年人要将井冈山精神镌刻在我们的心中,继承好,发扬好。

追寻红色足迹,汲取信仰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井冈山精神将更加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不惧风雨,砥砺前行。 

 

本次研学活动的汽车学子也都有着别样的收获

新能源2331班 余思凤:

此次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之行,我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等革命历史遗址,聆听了曾导讲述的井冈山斗争的英勇事迹。“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主席的这句词,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黄洋界上,那依然矗立的炮台,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场激烈的战斗。漫步在井冈山的山间小道,感受着革命先辈们曾经的足迹,心中充满了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手握历史接力棒,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使命在肩、责无旁贷,更要秉承老一辈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担当精神,赓续奋斗、乘风破浪、逐梦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新能源2331班 缪颖:

在井冈山这个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地方,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井冈山精神的伟大,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把这片土地染成了红色。那一处处革命遗迹,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烈士们在这片土地上拼搏的故事,仿佛在耳畔低语,激励我铭记历史、勇敢前行。站在那座红色的丰碑前,思绪如潮水般涌来,激发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责任感。我们怎么能不铭记历史?每一次山间的微风轻柔的拂过,是红军战士们穿梭在林间守卫家国,每一次水流冲击在石头上发出的潺潺声,是红军战士们唱着战歌奋力冲锋。井冈山不仅是自然的雄伟,更是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回首,都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致敬。

新能源2331班 韩梦伟:

此次研学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在战争岁月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每到一处,我都会为他们自力更生的勇气和无畏艰险的毅力而感动。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看到当年红军战士在艰难条件下为长征做准备的情景,不禁为之动容。当时,红军战士们为了集结粮草、筹备物资,不惜与敌人正面抗争,同时开展土地改革,把百姓的支持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在经济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们自制工具、缝制军服、冶炼钢铁,靠着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步步突破困境。我们若能够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我们的人生追求将会达到最高境界,那又有何难事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那将又是何等的妙哉人生呀!这也算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