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学院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成果交流

文章来源:智能建造学院发布时间:2025-03-18浏览次数:12

    2025年3月17日,智能建造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研室与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联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成果交流。本次活动由张晓霞与何光辉共同主持,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成果交流”为主题,旨在推动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激发教师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创新思维。

    活动伊始,各位教师依次分享了各自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的成果与经验。何光辉以《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为例,巧妙地将水泥水化热曲线与学生的学习成长相类比。他通过早强型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特性,比喻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轨迹,鼓励学生不要因暂时的落后而气馁,只要坚持不懈,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一生动的案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潜移默化地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贺娟在《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中,提出了“案例导入,增强价值引领”“项目驱动,促进知行合一”“互动教学,强化思政渗透”“校企合作,拓展育人平台”等教学策略。她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展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强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来晓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详细介绍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经验。她强调,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刘籴仪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以“结构安全与工程伦理”为主题,结合台湾6.12地震中建筑倒塌的案例,深入探讨了工程设计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她通过这一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郁娜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以“水准测量技术与工程责任感”为主题,分享了如何将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她通过具体的德育目标培养方案,展示了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黄鸽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她指出,“思政融入是关键”“学生体验是重点”,并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最后,张晓霞分享了《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她提出“一条主线、五大重点”的教学框架,强调“职业素养+技术能力+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并通过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与为民服务精神等元素的融入,展示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活动尾声,主持人总结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并对下次活动的主题与方向进行了展望。智能建造学院院长黄鸽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积极探索,并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