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

青春“燃”一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一)

发布时间:2025-08-25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这个夏天,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小鹿茸茸志愿者服务队”以青春之名,书写了别样的社会实践篇章。从“托”起夏日暖光的暖心陪伴,到站台上忙碌的“科创身影”,再到为博物馆注入青春温度,100多名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他们以真诚奉献传递关怀,用行动诠释了责任,展现青春热情。

 

“托”起夏日暖光

项目简介

上海爱心暑托班志愿者项目是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等单位于2014年发起的民生工程,旨在缓解双职工家庭暑期子女“看护难”问题,通过提供安全、多元的托管服务,帮助全市小学生度过充实假期。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参与该项目成为办班点,整个暑假,两期四个班,近200名小朋友在科创爱心托班度过了难忘的时光。学校配合方松街道团工委,做好场地布置、后勤保障、人员配置等一系列工作,确保了暑托班任务的顺利完成。

暑假期间,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方松、岳阳、洞泾等多个办班点,30名大学生化身“小老师”陪伴孩子们,把这个夏天酿成了一段既饱满又暖融融的时光。从辅导课业,手工制作设计到科普课堂等趣味活动,再到科普各自的专业知识,精彩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实现了“学生受益、家庭安心、社会认可”的多赢目标。

成员感想

徐婉婷:参加暑托班的这段时间,更像一场责任与认知的实践课。从他们的身上,我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才明白原来教育是一种美好的传承。结营式那天,不会表达感情的他们通过稚嫩的字迹写出最富有感情的话语:“徐老师,我们下次见”。这个夏天,收获的远比付出的更为厚重。

                      

王心婕:再次回到爱心暑托班的岗位,这份陪伴与责任让我倍感亲切与珍惜。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求知的热情,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感。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和那句甜甜的“老师,谢谢你”,都让我更深切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它不仅是付出,更是双向的成长与收获。            

 

站台上的“科创身影” 

项目简介

上海松江站因暑运返程客流与日常通勤交织,更加热闹。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再度集结,带着同样的热忱驻守站内:协助旅客操作自助售票机、安检口提示注意事项,帮助乘客搬运行李,指引乘客正确的交通路线等,用细微却持续的行动,为每趟出行添上踏实暖意,也让青春担当在常态化服务里落地生根。

自松江枢纽站志愿者服务项目启动以来,学院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志愿服务团队。他们身着统一服装,以微笑和耐心服务每一位旅客,他们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身影成为酷暑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成员感想

杨周怡:由于上海松江站还是一个新站,大多乘客对站内分布和环境还不太了解,对我们的服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打响上海松江站的名片也是我们的重要责任。穿梭在站内,协助乘客搬行李,给乘客指路,维持站内秩序,做志愿者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为博物馆注入青春温度

项目简介

上海自然博物馆里多了群年轻身影——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他们提前研习展品背后的自然奥秘,在展厅里为参观者讲解演化故事,帮小朋友操作互动展项,还协助工作人员整理科普资料。用鲜活的讲解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也在这场行走的课堂里,让专业认知与服务热忱同频生长。

这支名为“小鹿茸茸”的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用热情和细致为参观者提供引导、讲解和场馆维护服务;或轻声提醒游客文明观展;或用生动的语言向观众讲述“演化乐章”“生命画卷”背后的故事。他们以青春活力诠释着“自然·人·和谐”的展览理念,让科学传播更有温度,让博物馆之旅更加温馨。

成员感想

  赵越: 在化石挖掘体验区,我化身“考古学家”,指导孩子用毛刷轻扫“岩层”,用工具小心剥离石膏,那份屏息凝神的专注,仿佛是在唤醒沉睡亿万年的时光碎片。他们举起“发掘”的化石模型时,眼里的惊喜光芒,让我深深体会到动手实践的魔力——这不仅是对古生物知识的趣味探索,而且是科学精神的悄然萌芽。    

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歇,担当的使命永远在肩。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学子们的暑期实践故事,正是千千万万中国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生动缩影。让我们期待这些青春力量继续在脚踏实地的担当之路上绽放光彩!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