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院长江明一行莅临我院,开展以“面向未来的新质人才:专业建设与技能升级”为主题的课程与教学专项调研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闽洲,副院长何佩军带队,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师生参与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由高教职教部部长易萍主持。
江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院在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中的丰硕成果,并鼓励我院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构建灵活的教师发展机制,使以世赛冠军为榜样的高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链,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保障产学兼容人才的创新活力。二是激活产教融合机制,使学院先进的实训设备充分发挥效能,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与高效转化。三是在专业建设方面,要遵循学科自身的内在逻辑与规则,推进跨学科融合,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科伦理,渗透职业道德。
易萍希望此次常规调研能为学校提供政策导向和方向性指导,帮助学校在专业布局、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优化提升,促进双方相互交流与融合。她指出,调研活动紧密围绕“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课程改革与技能升级、教材选用与规范使用、教学创新与规范重塑、教师发展与校本培育”这五大核心内容,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观课、查阅资料、专题座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估。
高教职教部副部长曾海霞介绍了此次调研的背景、目的以及参与调研的人员构成。调研团队以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教职教部职教教研团队为主体,并邀请部分职业院校专家以及教指委成员参加。调研将秉持真实性、常态化的原则,通过听、看、问、议等多种方式,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力求全面、客观地了解职业教育教学现状,为后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李闽洲以“落实规范坚守质量,‘五金’建设提质升级”为主题,从学院基本情况以及“五金”建设的实施情况、保障措施、特色和亮点、不足与展望等方面对课程与教学相关工作进行详细地汇报。他强调,我院始终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STIC”人才培养体系,以“格物致知”科创菁英人才计划为载体,形成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共性+个性”人才培养方案。始终按照“基础课底层共享、方向课中层融通、拓展课上层互选”的理念,构建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以此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进阶,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从而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在调研过程中,全体调研人员根据课表随机推门听课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同时,调研人员对学院准备的资料和教材进行查验,资料涵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展现了学院在教学管理规范化、新课程新教材落实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下午,调研人员分别召开“专业建设、教师发展”“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三场专题座谈会,就相关主题与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学院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我们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提供了支撑。下一步,学院将认真总结调研成果,积极吸取调研团队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适应性,为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贡献“科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