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定位高端、机制创新、技术先进、成果丰硕,为学院核心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推进深度产教融合带来新思考。”7月27日上午,院长李闽洲、常务副院长李志伟一行赴上海临港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现代高端装备制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走访调研。平台公司副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郑宇教授,平台公司副总监、上海交通大学倪炎榕教授和平台产教融合中心秘书长、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职业教育研究院吴士兵院长等热情接待学院领导来访,并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实地参观:2基地+1平台
调研组首先参观了临港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该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基地基本情况,上海临港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是在贯彻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对标“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背景下,在上海市人社局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临港集团共同发起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智能装备、智能检测和智能运维等智能制造单元,如分拣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检测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专门为高校、企业培训机器人应用型人才,目前已经跟上海多家高校和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在机器人及视觉实训基地,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了包括视觉智能传感与产品质量检测、多工艺焊接接头性能检测、智能制造智能维护、VR/AR交互智能操作引导、智能焊接操作等。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产学研智能制造成果。公司以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为导向,建立面向未来工业场景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工业级实训工厂+数字孪生虚实融合”实训平台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搭建数字化教学与知识共享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基础理论能力、应用实践能力、融合创新能力,培养和输送智能制造领域系统化、专业化技能人才。
座谈交流:定位 体系 标准 实训
座谈交流会上,李闽洲院长介绍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专业布局、产教融合和未来思考等基本情况。学院是一所新型高职学院,以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使命,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推进学院四大专业群建设。
倪炎榕教授就工业4.0时代人才需求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定位、智能制造课程体系、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虚实融合实践环境与实训方案建设等四方面进行了介绍,分享和展示了基地服务与课程开发的案例和经验。
双方还就智能运维、生产系统数字化仿真等方向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未来智能制造技能要求、学生实训、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表示将继续加强联系、积极探讨并相互借鉴,共同推进智能制造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